歡迎您,來到5號網!

5號網首頁|手機版

養(yǎng)生美容親子-為健康美麗播種!

當前位置:首頁 > 養(yǎng)生 > 兩性

為什么唇膏越涂越干 唇膏不是涂越厚越多就越好

時間:2017-06-20 15:33:36 編輯:5號網-linyin 2585

許多人習慣隨身攜帶一支護唇膏,尤其是干燥的冬季,護唇膏更是片刻不離身,但是你知道嗎?比起涂抹含有大量化學成分的口紅,或是舔唇、抿唇等不良習慣,護唇膏更可能是造成你嘴唇更加干燥的元兇!

護唇膏不是涂愈厚、愈多次就好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發(fā)行的雜志「日經WOMAN」調查,65%的讀者都認為,只要勤勞使用護唇用品,就能保持唇部濕潤。

然而,德國皮膚科醫(yī)師雅億?阿德勒(Yael Adler)接受德國公共廣播采訪時指出,皮脂腺較少的唇部到了冬季本就容易干燥,但是護唇膏的原理是在唇部皮膚的表面形成一層油性的脂肪膜,強行阻止水分從表皮蒸發(fā)。

也就是說,一般護唇膏只是暫時性防止水分蒸發(fā),并不具備使滋潤成分滲透唇部,進而鎖住皮下水分的功效。頻繁涂護唇膏反而會造成累積的水分在護唇膏完全掉落時一次性全部蒸發(fā),導致嚴重脫皮。適度的涂抹才能達到護唇膏的功效。

護唇膏不是由左涂到右嗎?

日本薰診所所長佐藤薰解釋,由于唇部皮膚本來就比較脆弱,涂抹護唇膏時不宜過度用力,尤其是棒狀的護唇膏更需注意。另外,一般人拿起護唇膏習慣由左往右,上唇涂完涂下唇。青山秀和表示,正確的涂法應該是順著唇紋,由上往下,縱向均勻涂抹。

若不是使用棒狀護唇膏,而是需要用手指涂抹的護唇產品,建議可以先以清洗干凈的指尖搓揉沾取的護唇膏,讓護唇膏接近體溫。固態(tài)的冰冷護唇膏反而會刺激唇部,使干燥情形惡化。棒狀護唇膏由于較難以指尖沾取,涂抹時建議動作放柔并且速度放慢,使油性保護膜完整形成。

一天五次,Q彈水潤:

日本赤坂美容診所所長青山秀和強調,護唇產品一天最多涂抹五次,五次以上只會造成不必要的摩擦,適得其反。

早上刷牙洗臉、晚上洗完澡以后唇部最容易干燥,建議這兩個時間點要確實涂抹。另外,早上刷牙洗臉完后女性若要化妝,要先以護唇膏打底,再涂抹口紅,除了能夠保護唇部,也更持妝。若是唇角和唇周都很干燥,護唇膏可以沿著嘴唇的輪廓涂抹。如果開始有嚴重的脫皮、過敏和皮疹情況,則要盡早尋求皮膚科醫(yī)師的協(xié)助。

為什么唇膏越涂越干 唇膏不是涂越厚越多就越好

防止秋冬嘴唇干裂

口水酵素可能溶解角質層,擦嘴巴時要用「按」的

當嘴唇干燥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不自覺舔嘴唇、想以口水滋潤嘴唇,但這反而會加速嘴唇的水分蒸發(fā),具有保水功用的嘴唇角質層也可能被口水里的酵素溶解,讓嘴唇更加干燥。

過度摩擦嘴唇也會導致嘴唇干燥,因為嘴唇沒有皮脂腺分布,沒辦法分泌油脂滋潤。使用衛(wèi)生紙、紙巾、手帕等擦拭唇部時,建議以「點按」而非「擦拭」的方式,「按」掉唇上臟污。

防范紫外線造成傷害,口紅殘留易造成嘴唇干裂

此外,下唇特別容易受到紫外線照射,唇部細胞又無法和一般肌膚細胞一樣,可以分泌黑色素來保護細胞免受紫外線傷害,建議選擇具有防曬功能的護唇產品來保護唇部細胞。

而近來越來越多口紅商品強調防水、不易脫妝,這種口紅也比較不易卸除,如果沒有徹底卸妝而讓口紅殘留在嘴唇上,其化學成分會傷害嘴唇細胞,讓嘴唇變得干燥、龜裂。

抽菸會使嘴唇龜裂、暗沉,口呼吸也會將嘴唇水分帶走

老菸槍通常唇色暗沉,是因為尼古丁讓血管收縮、阻礙血液循環(huán),同時也因為吸入過多一氧化碳,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失去輸送氧氣的能力,氧氣不足會讓維生素C遭到破壞,所以容易產生色素沉淀、嘴唇干燥的情形。

如果有用嘴巴呼吸的習慣,嘴唇也比較容易干燥,和舔嘴唇的原理一樣,當嘴巴呼吸所呼出的水氣附著于嘴唇,蒸發(fā)掉時也會帶走嘴唇原有的水分。

為什么唇膏越涂越干 唇膏不是涂越厚越多就越好

去角質護唇保濕DIY,砂糖蜂蜜橄欖油按摩

想要擁有水潤雙唇,這里介紹的是可以在家DIY的簡單去角質護唇保濕法:準備砂糖40克、橄欖油30毫升與少許蜂蜜,將這三種東西均勻混和即可。也建議在洗完澡之后進行唇部保養(yǎng)按摩,先用熱毛巾熱敷嘴唇,再將DIY唇膜涂抹在嘴唇上,用指腹輕輕按摩,砂糖溶解后洗凈。

其原理是利用砂糖顆粒來去角質,同時砂糖也易溶解于水,按摩的過程中較不會對嘴唇造成傷害,而蜂蜜與橄欖油則具有滋潤保濕的效果。應注意的是,過度去角質可能造成反效果,因此大約是3天1次保養(yǎng)一次即可。


5H跟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

精選文章

猜你喜歡

二維碼

網站簡介|網絡營銷|法律聲明|友情鏈接|聯(lián)系我們|意見反饋 Copyright ? 2012 - 2015 5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號健康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15005143號-3
提示: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yī)療的依據;請謹慎參閱,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本網站敬告網民:身體若有不適,請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所有文章來自互聯(lián)網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lián)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