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5號網(wǎng)!

5號網(wǎng)首頁|手機版

養(yǎng)生美容親子-為健康美麗播種!

當前位置:首頁 > 醫(yī)療 > 看病

男男同性艾滋病機率有多高?男男同性為什么容易得艾滋?

時間:2016-09-19 14:38:16 編輯:5號網(wǎng)-qiwen 5281

據(jù)報道某高校調查顯示艾滋病例中男男同性性傳播占8成,我們知道性愛是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但是為何男同的艾滋病感染機率這么高呢?看來搞基有風險,入坑需謹慎!下面就為大家科普一下男同艾滋的相關問題

男男同性艾滋病機率有多高?男男同性為什么容易得艾滋?

男男同性艾滋病機率有多高

事實上,在全國范圍,艾滋病在高校男同性戀群體的感染率也在逐年遞增。

根據(jù)國家衛(wèi)計委公布的數(shù)據(jù),2014年,青年學生艾滋病感染者占青年感染人群總數(shù)的16.58%,而2008年為5.77%,增速快于其他年齡段人群。據(jù)調查,青年學生中通過男男性傳播感染已達81.6%。

男男同性艾滋病機率有多高?男男同性為什么容易得艾滋?

男同性為何更易感染艾滋

專家稱,男男同性戀因為其性伴侶多、性行為特殊等原因,使其在HIV感染者中所占比率較高。

男男性行為者在性活動中較少采取保護措施,同時其中部分已戀愛結婚生子,故在疾病的傳播鏈中具有“放大效應”;同時男男性行為特殊的性行為方式比異性性行為更容易造成局部組織破損和出血,導致疾病更易傳播

一、沒有固定性伴侶

男男同性性行為者大多沒有固定的性伴侶?!皳碛卸嗝园閭H”往往是感染艾滋病或其他性?。ㄈ缑范?、淋病、尖銳濕疣、生殖器皰疹等)的主要原因,因此男男同性性行為者多伴侶性交的性亂行為導致了男男同性戀更易感染艾滋病。

二、性交方式

男男同性性行為者通常采取口交kj或肛交GJ的方式,尤其是后者,大大加劇了男男同性性行為者感染艾滋病的風險。由于直腸內的堿性環(huán)境很適宜于病毒的生存繁殖,而且肛腸的黏膜薄而嬌嫩,其下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發(fā)生性行為時極易引起破損出血,使病原體從肛門或直腸的破損處侵入,直接進入血液。

三、不使用安全套

男男同性性行為者不注重使用安全套,安全套的使用率較低只有40%左右,即使有避孕套作為輔助,也不能全然避免病毒的感染。避孕套本身對于避孕這一原始目的尚且存在一定的失敗幾率,何況與精子相比,無論從哪個角度考量,艾滋病毒侵入對方的身體遠比精子與卵子結合的幾率大得多。并且相當一部分男同人群都和異性組建了家庭或同時擁有異性的性伴侶,雙伴侶性交這無疑更加劇了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擴散的危險性。

四、潤滑劑因素

男男同性性行為由于器官構造特殊性,在同性性行為過程中,往往需要借助潤滑劑;很多潤滑劑由于含有凡士林一類的礦物油,反而容易導致乳膠變脆,極易破裂,由此便又加大了艾滋病毒侵入人體的危險性。

男男同性艾滋病機率有多高?男男同性為什么容易得艾滋?

女女同性容易感染艾滋病嗎

問題分析:女性同性戀如果兩個人都沒有多個性伴侶,本身又沒有艾滋病的話是不會感染艾滋病的。

意見建議:建議雙方都進行hiv檢查看是否攜帶艾滋病毒,注意在進行相關性行為時的衛(wèi)生問題,對方如果不是艾滋病患者就不會傳染,而且艾滋病主要傳播的性傳播是指異性發(fā)生性行為,女同一般不會傳染。

艾滋病的傳播途徑

(1)性接觸傳播:包括同性及異性之間的性接觸。肛交、口交有著更大的傳染危險。
(2)血液傳播:包括:①輸入污染了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②靜脈藥癮者共用受HIV污染的、未消毒的針頭及注射器;③共用其他醫(yī)療器械或生活用具(如與感染者共用牙刷、剃刀)也可能經破損處傳染,但罕見。④注射器和針頭消毒不徹底或不消毒,特別是兒童預防注射未做到一人一針一管危險更大;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外科手術器械、針刺治療用針消毒不嚴密或不消毒;理發(fā)、美容(如紋眉、穿耳)、紋身等的刀具、針具、浴室的修腳刀不消毒;和他人共用刮臉刀、剃須刀、或共用牙刷;輸用未經艾滋病病毒抗體檢查的供血者的血或血液制品,以及類似情況下的輸骨髓和器官移值;救護流血的傷員時,救護者本身破損的皮膚接觸傷員的血液。
(3)母嬰傳播:也稱圍產期傳播,即感染了HIV的母親在產前、分娩過程中及產后不久將HIV傳染給了胎兒或嬰兒??赏ㄟ^胎盤,或分娩時通過產道,也可通過哺乳傳染

(:)

5H跟帖

網(wǎng)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

猜你喜歡

二維碼

網(wǎng)站簡介|網(wǎng)絡營銷|法律聲明|友情鏈接|聯(lián)系我們|意見反饋 Copyright ? 2012 - 2015 5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號健康網(wǎng)版權所有 鄂ICP備15005143號-3
提示: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yī)療的依據(jù);請謹慎參閱,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本網(wǎng)站敬告網(wǎng)民:身體若有不適,請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所有文章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lián)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wǎng)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