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5號網(wǎng)!

5號網(wǎng)首頁|手機版

養(yǎng)生美容親子-為健康美麗播種!

當前位置:首頁 > 醫(yī)療 > 常識

貧血會遺傳嗎?貧血會得白血病嗎?

時間:2017-10-24 13:04:13 編輯:cwh 809

貧血一直都是比較常見的疾病,很多人對貧血認識不深,有一些誤解,下面5號網(wǎng)的小編為你們介紹貧血會遺傳嗎?貧血會得白血病嗎?

貧血會遺傳嗎

缺鐵性貧血不會遺傳。缺鐵性貧血簡單來說就是人體內鐵元素的存儲量不夠,因為攝入少,或者流失多,或者無法儲存導致的,使人體無法生成正常的紅細胞,像氣球少了氣一樣。缺鐵性貧血本身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人體鐵元素缺乏到了一定程度而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癥狀,如情況不嚴重,是輕度貧血或中毒貧血,日常服用藥物,多吃補血食物,促進鐵的吸收,還是可以改善的。

貧血會遺傳嗎?貧血會得白血病嗎?

貧血會得白血病嗎

貧血不會得白血病。

貧血是指在一定容積的循環(huán)血液內紅細胞計數(shù)、血紅蛋白量以及紅細胞壓積均低于正常標準者稱為貧血。其中以血紅蛋白最為重要,成年男性低于120g/L(12.0g/dl),成年女性低于110g/L(11.0/dl),一般可認為貧血。成因很復雜 白血病是白細胞癌化。是一種造血系統(tǒng)的惡性腫瘤。表現(xiàn)為正常血細胞生成減少,周圍血白細胞發(fā)生質和量的異常,白細胞及其幼稚細胞(即白血病細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組織中進行性、失控制的異常增生。病毒造成白血病可能是主要的因素,此外尚有遺傳因素、放射、化學毒物和藥物等因素。某些染色體的異常與白血病的發(fā)生也有直接關系,染色體的斷裂和易位可使癌基因激活或位置發(fā)生移動,染色體內基因結構的改變可直接引起細胞發(fā)生突變。免疫功能的降低,也有助于白血病的發(fā)生。 兩者兩碼事,沒任何跡象表明兩者有聯(lián)系。

貧血會遺傳嗎?貧血會得白血病嗎?

貧血如何防治

1、缺鐵性貧血

缺鐵性貧血是指體內貯存鐵不足,影響血紅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種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是世界各地包括我國貧血中最常見的一種。本病發(fā)病率甚高,幾乎遍及全球。

缺鐵性貧血是指體內貯存鐵不足

病因:鐵是造血的重要微量元素,膳食中缺鐵是貧血的主要原因。另外鉤蟲感染、胃腸吸收不良、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出血、痔瘡出血以及婦女月經過多、青春期功能性子宮出血等均可造成缺鐵性貧血。

癥狀:與營養(yǎng)不良性貧血的癥狀差不多,可通過測驗頭發(fā)中的微量元素加以鑒別。

防治:治療缺鐵性貧血可用硫酸亞鐵或10%枸檬酸鐵銨5-20毫升,每日服3次。同時還需同服維生素C100-200毫克,每日3次,以促進鐵的吸收。貧血癥狀消失后,為鞏固療效還需繼續(xù)服藥1-2個月。

2、營養(yǎng)不良性貧血

營養(yǎng)不良性貧血主要指體內嚴重缺鐵,其次是缺少維生素B2而引起的貧血。

病因:許多女性過分控制飲食,對肉類、雞蛋和牛奶不敢沾,甚至連植物油也吃得少,長期以青菜、蘿卜之類素食為伍,從而導致貧血。

癥狀:病人除有頭暈、耳鳴、眼花、倦怠、頭發(fā)干枯脫落等一般貧血癥狀外,還可伴發(fā)食欲不振、腹瀉、口瘡、舌炎等。

防治:營養(yǎng)不良性貧血的防治關鍵是調整膳食營養(yǎng)結構、科學進餐。早餐能攝取足夠的高熱量優(yōu)質蛋白,如豆?jié){、雞蛋、牛奶等;中餐能從菜肴中廣泛攝取各種營養(yǎng)素;晚餐少吃脂肪多的食物和甜食,以防止消化不良和肥胖等。紫菜頭、胡蘿卜、柑桔、番茄等宜多吃一些,患有腸炎、潰瘍病應積極治療,以改善全身營養(yǎng)狀況。

貧血會遺傳嗎?貧血會得白血病嗎?

貧血藥膳推薦

1)黃豆皂礬丸 炒黃豆60克,煅皂礬30克,共研為細末,以大棗煎湯成丸劑。每次6克,1日2次。皂礬主要含硫酸亞鐵,故本方可用于缺鐵性貧血。

2)棗參丸 大棗10個,蒸軟去核后,加人參3克,同蒸至爛熟,搗勻為丸,分1-2次服用。

3)代參膏 龍眼肉30克,放碗內,加白糖少許,一同蒸至稠膏狀,分3-4次服用,用沸水沖服。

4)荔枝紅棗湯 荔枝干15克,大棗30克,加水煎湯服。

以上三方,適應于心脾兩虛、氣血雙虧型。

5)桑椹膏 鮮桑椹(或干品600克),絞取汁液,煎熬成稀膏,加蜂蜜300克,一同熬至稠厚,待冷備用。每次10克,以沸水沖服。

5H跟帖

網(wǎng)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

猜你喜歡

二維碼

網(wǎng)站簡介|網(wǎng)絡營銷|法律聲明|友情鏈接|聯(lián)系我們|意見反饋 Copyright ? 2012 - 2015 5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號健康網(wǎng)版權所有 鄂ICP備15005143號-3
提示: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yī)療的依據(jù);請謹慎參閱,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本網(wǎng)站敬告網(wǎng)民:身體若有不適,請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所有文章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lián)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wǎng)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