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5號網(wǎng)!
時間:2018-03-02 16:46:34 編輯:本站整理 957
蛋炒飯配料簡單卻非常美味,料理新手往往也會從這道料理開始入門,不過要炒出好吃的蛋炒飯,似乎比想像中難上許多!來看看蛋炒飯的重點有哪些吧,其中最讓大家糾結(jié)的是先炒蛋還是先炒飯怎么樣處理更好!
據(jù)我所知,蛋炒飯有四個流派(應(yīng)該還會有更多):
1. 先炒雞蛋,然后拿出來,再炒別的(米飯配菜),再放炒好的雞蛋進去翻炒。
2. 先炒雞蛋,然后不拿出來,再把別的放進去。
3. 現(xiàn)炒別的,然后等快炒好的時候把打勻的蛋液澆進去,翻炒。
4. 先把打好的蛋液攪拌進米飯里,攪拌均勻,然后一起炒。
還有飯店等的進階炒法:就是只用蛋黃,用篩子曬到熱油里,篩出金黃的蛋花,撈出。在和米飯什么的炒到一起。應(yīng)該算第一類里面的。
我個人是完全不能接受第3和4種,這樣會導(dǎo)致炒米飯的口感不干,吃起來粘口等感覺。因為炒米飯用隔夜飯就是因為沒有那么多水分,炒出來粒粒分明,口感好。有些同學喜歡這樣的,自己是完全接受不了,完全是個人喜好。
我個人是用第一種炒法,先炒雞蛋一定要大大火,油燒熱,這樣雞蛋能出來焦香的味道。撈出待用。再放點油,炒小蔥花,米飯,青豆,玉米粒,火腿腸粒等。有的時候會放蝦仁和蟹棒。這樣的話,因為有油能激出其他食材的香味,個人認為比第二種好。第二種可以視為第一種的偷懶做法。最后在把之前炒好的雞蛋放進去。
綜合前面的大家的看法,小編覺得可以先將80%的蛋用第一種流派炒香后拿出來,再將20%的蛋用第三種流派炒,讓少量雞蛋可以與米飯相融,讓米飯更香,最后再加80%的雞蛋和米飯一起炒,這樣會特別的香。
所以最終還是因人而異,上面的方法都可以試試,看你自己覺得哪一種好吃,不過先炒蛋很不容易做到后加的飯粒粒都沾上蛋。而且雞蛋本身也比較容易吸油,炒出來之后會有種油汪汪的感覺。
POINT 1:使用冷飯更好吃!
熱米飯中的淀粉已經(jīng)全部糊化,黏度十分高,讓米粒容易互相黏結(jié),讓炒出的米粒不夠松散。建議選擇冷飯來制作炒飯,若有隔夜飯更好!因為冷飯已經(jīng)流失了部分的水分,飯粒比較干硬、黏度下降,蛋液較能完整包覆住每顆米粒,吃來更加粒粒分明。
POINT 2:少許水份抓松米飯
冷飯及隔夜飯水分較低,常常會結(jié)成干硬的團狀,這時候可以把飯放在篩網(wǎng)上,用冷水稍微沖濕,將飯粒抓勻、散開,再瀝干即可使用。
亦可在熱炒時,一邊翻炒一邊緩慢淋入少許的過濾水,幫助米飯散開。記得不可以一次加入,會讓飯粒全部黏在一起。
POINT 3:新米飯也有訣竅
若要準備專門用來炒飯的米飯,煮飯的水量要比一般米飯少,大約減少10%~20%。米飯煮好時,先趁熱用飯勺進行「撥松」的動作,讓水氣散出,再繼續(xù)燜10分鐘左右,如此煮出的米飯的濕度均勻,入口的顆粒感會更加明顯。
若煮飯時水不小心放了太多,讓煮好的白飯過于黏糊,可以用這一招急救:打蛋時將蛋白和蛋黃分開,把蛋黃放入白飯中攪拌均勻,會吸收米飯多余的水份,炒出的米飯呈金幣黃色,也非常美觀呢!
熱鍋、熱油這樣做:
熱鍋后倒入適量的油,輕輕搖動鍋子,讓鍋面完整吃油,再把多余的油倒出,重新加入適量的冷油。待油溫上升至約攝氏80度時即可加入蛋液拌炒,如此可避免因油溫過高,讓蛋液和米飯容易燒焦。油溫過高亦會使白飯釋放淀粉質(zhì),導(dǎo)致飯粒過于軟爛。
火力的重點:
中式炒飯往往是以大火快速翻炒,在短時間內(nèi)起鍋盛盤。因為米飯下鍋時,油溫會快速下降,為確保油溫維持在一定的溫度,會以大火來翻炒,讓米飯快速導(dǎo)熱、炒透。
下料的順序:
蛋炒飯要先加雞蛋?先加飯?還是一起放?下料順序千萬不能馬虎,雞蛋跟白飯的順序可是蛋炒飯的美味關(guān)鍵之一呢!
蛋白和蛋黃都有其獨特口感,每個人喜好不同,所以雞蛋打勻或不打勻皆可,雞蛋入鍋后用鍋鏟稍微翻炒至凝固后,再放入米飯一起快炒,便能讓雞蛋保持滑嫩順口,且炒出蛋炒飯也不會有蛋腥味。除了基本的蛋炒飯,若要加入其他的配料,都要先炒好后再放入米飯,不可以全部同時丟下鍋唷!若想要加入的食材本身帶有過多水份,要先炒干再加入白飯,才能避免米飯水份過多,吃起來黏黏糊糊,失去炒飯的美味精髓。
將米飯炒開時,切記不可以用鍋鏟壓,否則會讓米飯黏成一整團,破壞外觀跟口感。建議用鍋鏟以切的方式來打散飯粒,或是事先將白飯翻松。
飯炒均勻后,先轉(zhuǎn)小火,便可依個人喜好放入青蔥、鹽巴、醬油等調(diào)味料,再以大火迅速翻炒約10秒,讓青蔥的香味釋放便可起鍋。
除了起鍋前再放入蔥花的方式,有些人喜歡炒完雞蛋后就放入蔥花爆香,再與白飯一同翻炒,這樣的做法會讓蔥的香氣會更加濃郁。不要直接將「醬油」淋在米飯上頭,建議可以從鍋邊倒進,鍋子的熱度會讓醬汁產(chǎn)生類似焦糖的味道,香氣撲鼻!
相關(guān)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精選文章
美容養(yǎng)生醫(yī)療母嬰
猜你喜歡
網(wǎng)站簡介|網(wǎng)絡(luò)營銷|法律聲明|友情鏈接|聯(lián)系我們|意見反饋
Copyright ? 2012 - 2015 5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5號健康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鄂ICP備15005143號-3
提示:本站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及醫(yī)療的依據(jù);請謹慎參閱,本站不承擔由此引起的法律責任。本網(wǎng)站敬告網(wǎng)民:身體若有不適,請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所有文章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 如有異議 請與本站聯(lián)系 本站為非贏利性網(wǎng)站 不接受任何贊助和廣告
網(wǎng)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