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7-25 11:07:27 編輯:本站整理 615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頭伏吃餃子是傳統(tǒng)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tǒng)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入伏這天吃餃子,是希望能平安度過夏季,祝愿祈福之意。
從傳統(tǒng)意義上講,北方冬季的主要蔬菜是儲存的大白菜和大蘿卜,所以種植秋菜大白菜和大蘿卜就顯得很重要。所謂的頭伏蘿卜二伏菜是指入伏以后,第一個10天稱為頭伏,這個季節(jié)就要種蘿卜了,第二個10天稱為二伏,這時就要種白菜了。
民間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yī)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于當地民謠: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當地人認為此法能“以熱治熱、發(fā)汗排毒”。
伏日吃面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里的湯餅就是熱湯面。荊楚歲時記: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沾邊兒也應辟惡。伏天還可吃過水面、炒面。所謂炒面是用鍋將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著吃。唐代醫(yī)學家蘇恭說,炒面可解煩熱,止泄,實大腸。
江西、湖南人三伏天養(yǎng)生吃雞。民諺云:“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三伏天里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yǎng)。在燒雞時可適量加入生姜,生姜性溫,可以調節(jié)人體在夏季內外溫差,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huán)境,起去濕強身的作用。這就是初伏吃雞的科學道理。
上海一直有“頭伏餛飩二伏茶”的風俗,所以在毫無胃口的燥熱夏季,來一碗加花生醬、少許醬油和醋調味的冷餛飩來拌食,冰涼愜意的同時也令人食欲大增。餛飩,古人稱其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而“餛飩”又與“混沌”諧音。盤古開天,混沌初分,吃了餛飩可得聰明。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5H跟帖
最熱標簽
精選文章
美容養(yǎng)生醫(yī)療母嬰
猜你喜歡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5h立場。